《大江大河》热播:为什么要生二胎?这是我听过最暖心的答案
在养育两个孩子的过程中,深切的兄弟姐妹的手足情不会凭空产生,它需要日常生活点滴陪伴的培养,更需要父母的手把手引导。
有一种手足叫“萍萍和小辉”
手足情深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“我姐胆小,但是看到我被欺负,我姐豁出去胆比谁都大。有一次,我挨人揍,我姐看见了就冲过来保护我,她不会打架,她就护着我,我都能听见拳头打在她身上[嗵嗵]的声音……”
热播剧《大江大河》里,小辉在参加完姐姐的丧礼后,回到宿舍借酒消愁,碎碎念着回忆姐姐的好。
一句句,一声声,听得我泪流满面。
姐姐萍萍从小到大都在无微不至
地爱护着弟弟小辉:将上大学的名额让给小辉;剪掉辫子卖钱给小辉买白衬衫;小辉工作失意时,她更是善解人意地开导鼓励……
姐姐的好,小辉也一点一滴都记在心上,并默默地回报着姐姐:给姐姐带书,鼓励她来年再考;省吃俭用给姐姐买毛线;姐姐结婚当天,忙前忙后,临走还叮嘱姐夫一定要照顾好姐姐……
剪不断的手足情深,放不下的思念牵挂。
《我的兄弟姐妹》里有句台词,“兄弟姐妹本是天上的雪花,落在地上,化成水,结成冰,就再也分不开了。”兄弟姐妹,是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之外,和你血脉相连,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人,任何人都无可替代。
朋友戏谑:“又想骗我生二胎?没钱没闲不敢生啊。”
关于“究竟需要多少存款才敢生二胎”这个问题,见仁见智,没有标准答案。
而生养两个孩子的头几年确实会让父母身心俱疲,特别是妈妈。但是试想一下,当独生子女成长到需要玩伴时,父母即使再无所不能,也替代不了兄弟姐妹的作用。
这也正是我宁愿咬咬牙,也要选择生二胎的原因。
两个孩子一台好戏
如果说一个孩子是一台戏,那么两个孩子在一起就是一台好戏。
演员蔡少芬在参加《不可思议的妈妈》节目时说,如果条件允许,她想生四胎,因为孩子给她带来了很多快乐。
姐妹俩同时穿上妈妈自制的异域服装上学去,周末两个人一起“过家家”,一起练拳、跳舞,一起扯着爸爸的脚搞怪……
确认过眼神,是亲姐妹无误了。
两个独立的生命在这个世界相遇,必然会发生神奇的化学反应,他们能够制造意想不到的精彩,也会产生不可避免的冲突。
“妈妈,姐姐把我的积木房子推到了。”
“妈妈,妹妹抢走了我的芭比娃娃。”
“妈妈,我也要一件和姐姐一样的裙子。”
“妈妈,你出门前要先亲亲我。”
“妈妈……”
这样的争宠和纠纷几乎每天都在发生。
知名心理学专家李雪说过,“冲突是生命历程中必然的体验之一,是孩子生命张力的体现。”
孩子之间的冲突不仅不会影响双方的关系,反而会使手足情越发深厚。他们会在生活的磕磕绊绊中找到最佳的陪伴方式,而这一切,经过岁月的沉淀,也终将变成回忆里难能可贵的嬉戏时光。
有一种力量,来自同龄人的鼓励
成长的路上总会经历风雨,遇见荆棘,但我有了你,我就有了继续行走,继续追梦的力量。
电影《奇迹男孩》里,主人公奥吉由于脸部天生畸形,从小就自卑和敏感。
万圣节当天,奥吉无意中听到唯一的朋友在背后说自己坏话,他气急败坏、头也不回地冲出了教室。回到家里,他躲在房间不肯出来,妈妈也束手无策。
为了了解真相,姐姐来到弟弟房间,却换来一顿怒吼:
“你应该敲门的!”
“走开!”
“跟你有什么关系?”
“我讨厌去上学——我讨厌——”
……
看着弟弟歇斯底里,姐姐的眉头皱成一簇。她能够感同身受地体会到弟弟的无助;她非常希望自己能够拉弟弟一把,给他信心和力量;她更想让弟弟知道,姐姐一直与他同在。
弟弟终于哽咽地说出了真相,也说出了上学这段时间以来被同学排斥的巨大苦恼。
姐姐的心疼写在脸上,但是她知道弟弟必须自己走出来。于是,她跟弟弟分享了自己失去好朋友的体会,她告诉弟弟,“人是会变的。如果你想当一个正常的孩子,这就是规则。”
经过姐姐的一番掏心掏肺劝解,奥吉终于释然,破涕为笑。姐姐拉起他的手:“现在,我们是彼此最好的朋友。走吧,我们一起去讨糖,糖都给你。”来自同龄人的劝解,是如此温暖而有力量。
因为同龄,所以更懂你;因为懂你,所以不忍你难过;因为不忍你难过,所以愿意分担你的心事,愿意为你出谋划策,更愿意成为你的避风港,成为你不用转身就能够得着的依靠。
这就是兄弟姐妹的力量。同龄人的理解和鼓励,比父母的安慰更能感动人心。
相亲相爱的孩子背后,
离不开父母睿智的引导
《孩子,把你的手给我》一书中写道,“对一个小孩子来说,第二个婴儿的诞生是他最重大的危机,他的生活轨道突然改变,他需要有人来帮助他定位和导航。”
确实如此。
在养育两个孩子的过程中,我深切体会到兄弟姐妹的手足情不是凭空产生或与生俱来的,它需要在日常生活的点滴陪伴中培养出来,更需要父母的引导。
1 得体地介绍入侵者
对于孩子来说,分享父母意味着自己所得到的爱会减少。因此父母向孩子介绍新生儿的时候,需要换个角度去表述。
闺蜜曾和我分享过一件暖心的事。当她怀着小女儿的时候,她就对大女儿说,“妹妹很喜欢你做她的姐姐,以后又多一个人来和你玩了。”
小女儿诞生后,她又和老公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,由妹妹亲手送给姐姐,让姐姐感受到来自妹妹的爱意。因为在小细节上做足了准备,所以在日常相处中,姐姐总是很疼爱妹妹。
让孩子知道“多一个人来爱你,而不是少了一半的爱”,这样孩子会更加容易接受这个新的家庭成员。
2 正面强化孩子间的关系
《自由的孩子最自觉》写道:
如果善意看待孩子的行为,把他的行为定义为“爱”或“喜欢”,并教导孩子如何正确地表达这种情感,那么孩子也会由“施害者”心态变为“爱护者”心态。
有一次,大宝突然拍了小宝一下,结果奶奶就大声呵斥大宝:“你怎么能打弟弟呢?”
我看到大宝情绪低落,赶紧救场,对大宝说:
“妈妈知道,你其实是想跟弟弟玩。下次跟弟弟玩的时候,可以像这样轻轻地摸。”我伸出手,轻轻地摸了摸大宝的头。
“嗯——”大宝郑重地点点头。
如果把大宝的行为定义为“打”,那么他对弟弟的爱就变成了恨,不满就变成了暴力,委屈就变成了无理取闹。而如果把大宝的行为定义为“疼爱”,那么大宝就会无意识地强化这种意识,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。
3 妥善处理孩子间的争端
当两个孩子”掐架”时,父母不能偏袒其中的任何一方,两个人都必须为[掐架]承担同样的责任,接受同样的后果。
关于这一点,胡可的做法堪比教科书。
《妈妈是超人2》节目中,有一次,胡可开车带两个儿子出行,结果哥俩居然在车上就“开撕”了。
哥哥安吉把弟弟小鱼儿的玩具夺了过来,弟弟小鱼儿立马大哭。之后两个人开始冷战,谁都不理谁。慢慢地,两个孩子都平静了下来。突然,安吉哼起了歌,小鱼儿很快也跟着唱了起来。
整个过程,胡可一声都没吭。
美国“正面管教协会”创始人简·尼尔森女士认为,让你的孩子减少打架的最佳方法,就是不介入孩子们之间的争端。
如果父母不能忍受置身事外,必须介入时,一定不要偏袒一方,或试图确定是谁的错。因为你不可能看到所有的事情,所以你根本无法判明。
同等对待对两个孩子都有好处,既不会让一个孩子形成“受害者”心理,也不会让另一个孩子形成“欺压者”心理。
两个孩子相处的过程中,总会因为各自立场不同出现各种争端,只要我们花点“心计”,他们就是世界上最要好的伙伴。
孩子,我或许不能给你们留下很多财富,但是我给你们留下了一个亲人,这是妈妈送给你们最美好的礼物。
很久很久以后,爸爸妈妈会变成天上的星星。到时,你们不用害怕,因为你们能够相互陪伴着彼此。
俗话说,十年修得同船渡,百年修得共枕眠;我却想说,千年修得同胞生,万年修得手足情。
孩子,希望这份难能可贵的手足之情,能够成为你未来披荆斩棘的力量!
怎么给孩子正确的教育,点击此处文本获取海量亲子教育资料和价值298元体验课。